烟职人物:全国技术能手,是我们的校友!

作者: 时间:2021-12-20 点击数:

(“他”在照片三排右一)

2002年,他背上行囊,来到烟台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,开启三年求学之路。

(“他”在照片右二)

2021年,他再次回到烟台职业学院,被聘为学校思政工匠导师。

19年的时间,翩翩少年成长为“大工匠”。

全国技术能手

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

全国首届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

烟台大工匠

烟台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

……

他收获数不清的荣誉

却没停下前进的脚步

他是我们的校友

是我们的榜样

他是姚海锦

学一门,钻一门

“我上学那会,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,所以没留下太多照片。再和学校合影,已经是站在报告厅的讲台上了,熟悉又陌生。”姚海锦回忆里的学生时代,很简单。那时候实训设备不如现在发达,也没有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赛可以参加,所以他能做的,就是踏实学好每一门课程,把专业钻研透彻。

生活中的姚海锦,话不多,很朴实。但他只要站在机床前开始操作,整个人都散发着专注的“光”,话也多了起来,不停向老师请教。“我当时教02级机电四班数控编程这门课,姚海锦是我的课代表。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,他都特别认真,成绩也很好,我经常会把他车的零件放到展示台上给其他同学作样板。”姚海锦昔日的老师、机械工程系许玲萍对他赞不绝口。

干一行,爱一行

大三实习期间,姚海锦进入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。毕业后,他直接留在冰轮工作。为更好地胜任工作,他自学英语及电气、机械、液压、气压等各种专业知识,多次参加国内外技能培训,在不断精进专业的同时,实现自主与机床设备厂家人员英语交流,多次通过远程协助,解决维修难题。

在冰轮,姚海锦负责维修的加工中心的设备大多是单台价值千万的日本、英国、德国进口高精尖设备,承担着公司核心产品压缩机核心部件的加工。如所有设备通过机床厂家维修,每年维修费用约需140万元,而且机床厂家响应需要时间,影响生产进度。十几年的设备电气维修,姚海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熟悉发那科、三菱、马扎克、森精机、西门子等进口系统,设备故障判断准确率和修复率在95%以上,尤其对一些没有技术资料的数控设备,也能在短时间内修复。每年为公司节省维修费用100余万元,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,成为公司重点设备的“守护神”。

IMG_269

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姚海锦还不断创新,他通过改变控制信号,大胆用西门子驱动器6RA70替代原厂件,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英国Holroyd机床维修;通过修改系统内部PMC程序及内部参数,实现了TH54100X140A数控龙门铣床,操作者一键操作修改参数,解决了操作者无法独立拆装A轴的难题;他还更改刀库计数方式、更换高频率检测开关,系统内部增加控制程序,更改PLC程序,增加报警功能,解决了SOLON 3换错刀、换挡停止、托盘交换后无法夹紧和安全防护不到位等一些缺陷……“既然做了,就要做到最好。”姚海锦真正实现了在他擅长的领域里,将热爱贯彻到底,把专业做到极致。

守匠心,筑匠魂

“现在有些毕业生毕业后频繁跳槽、换行,很难在一个岗位上坚持。而姚海锦,扎根一线,一干就是十多年,这点十分可贵,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。”姚海锦在校时的班主任,现汽车与船舶工程系教师李绍春对他给予高度评价。

从初入冰轮的一名小实习生,到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制造事业本部运营部维修工、高级技师,姚海锦用了16年。这16年里,他多次放弃转管理岗位的机会,矢志不渝扎根一线,一步一个脚印,成为维修领域的“行家里手”,在平凡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。

姚海锦还勇担社会责任。作为姚海锦工匠工作室带头人,近三年来,他培训维修和操作人员100余人次,其中,10人取得高级技师职称,15人取得技师职称,每年进行小改革40余项。他利用自身所学,打磨精湛技术,用技能创造社会价值,助力地方发展,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、“烟台十大工匠”称号。

“做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的时代工匠,是一生所求。”姚海锦以匠心守初心,用努力坚守一个岗位,在一线淬炼青春与梦想,成就了一名真正的“大工匠”。